赵周宽简介
赵周宽,文学博士,主要研究:美学理论与美学史、文学人类学、中西思想比较等。赵周宽尝试以中国当代文学人类学的研究为思想资源和理论酵素,深化对以下问题的研究。第一,现代性研究。文学人类学所提供的现代性之“他者”形象,是多元而复义的。人类学通过对异民族、异文化这种空间中的“他者”和远古文明、早期文化这种时间性的“他者”的复原和呈现,为现代性批判理论提供了极具异质性的文化样态。这些“他者”文化在现代性批判理论中的借鉴意义是独特而极具刺激性的。第二,以现象学方法对文学人类学的思想资源进行深入再思,调动起深远而广阔的文化文本的思想阐释力;以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为指引,深入思想发生的动力学源点,在思想动力学意义上深入探悉中西思想之异同。第三,借助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在文明起源理论与思想发生学之间进行深入阐释,破除“起源神话”的固化特征,使得思想与文化的深层特质在发生学意义上本然呈现。第四,经过对于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现象学还原”,把文学人类学理论成果锻造成为引发新思的思想先导。实现人文学科诸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援与深层互释,深化传统思想史的基本论题。
在文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问题上,代表性作品《中华文明起源“玉教说”及其动力学分析》剖析了叶舒宪先生提出“玉教说”的方法论、观念背景,并对“玉教说”做出了思想发生动力学的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玉教说”的方法论意义与观念效应》分析了“玉教说”的方法论意义以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观念效应。《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在中西思想对比的背景中,对叶舒宪先生的N 级编码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N级编码理论纠西方“表象主义”深度模式之弊的理论功效,并指出了N级编码理论的意义生发之效。《大传统的思想意义》分析了“大传统”观念的思想谱系,讨论了这一观念在解决人文学科传统理论难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问题、实证与阐释的关系、文化起源之谜、文化与人化问题)上的阐释效能,并对大传统所展现的“思想考古”新田野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