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7ZDA266)开题报告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启夏苑拉开帷幕。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永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课题组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跃进教授为代表的国家社科基金评议专家、以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为代表的课题学术委员会成员等共35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就该项目的选题价值、研究现状、重点问题、总体框架等问题展开研讨和论证。
宝卷源于唐代变文与宋代说经,发展至今已近800年,是一种融民间传说、民歌民俗和社会风俗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本。其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等,以佛经故事最多。宝卷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传承意义的“绝学”,及时保护、有效收集整理海外藏中国宝卷,是中国当代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和开题报告,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马瑞映教授主持。会上杨祖培教授、刘跃进教授、张新科教授、叶舒宪教授依次致辞。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祖培认为,“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的立项,是结合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要求的深刻实践。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够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做学术,高质量地完成该项目预期的各项目标。
开题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教授认为,海外藏中国宝卷的研究与整理堪称中国民间研究之拐点,学界对此充满期待,其对中国学术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认为,“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是文学院第七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一项目的立项,对文学院既是鼓励也是压力。希望与会各位专家继续支持文学院取得更大成绩;希望工作组在学校、学院的全力支持下,继续努力,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项目。
课题学术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认为,活态口传文学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是陕西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新亮点、新发现。多学科、跨学科的汇集是本课题的特色,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利用这一优势完成学科内的理论创新。
随后李继凯教授、叶舒宪教授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文化文本》杂志举行创刊揭牌仪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刘东风和项目首席专家李永平教授进行了“《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研究集成》编撰与出版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刘跃进教授和叶舒宪教授主持了两场开题报告会。李永平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的具体内容,各子课题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随后,专家组对项目做出了指导性发言,专家组组长刘跃进教授做总结发言。
下午,项目组全体成员及与会代表就课题实施的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会由四川大学张弘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梁景之教授主持,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项目不仅是对宝卷研究的深入完善,也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本次开题报告会的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的良好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