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的光临。现在是: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探案式逆推与“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多重解码:兼与叶舒宪教授商榷 李永平

更新时间:2015-07-02 12:25:59点击次数:

摘要:叶舒宪教授反向套用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认为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在此基础上,叶舒宪从历时性的文化编码逻辑提出“N级编码体系理论”:认为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文本和当代作家的文学文本之关系,可归纳成“N级编码体系理论”。和“N级编码体系理论”相对应,此前叶氏提出的四重证据理论也应该是升级为N重证据理论。以探案理论来类推破解大传统文化事项的文明探源和文化资本发掘工程,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理论、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理论、媒介之间可以实现视域汇通。在直达真相问题上,解码能力的大小和人类某个阶段的求证水平、认识能力相适应。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
项  目:项  目: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09SZZD0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2AZD090)
作者简介:李永平,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发表《包公文学及其传播》等论著3部,学术论文40余篇。(陕西 西安710062)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师大路4101信箱,邮编:710062;手机:15929725898;邮箱yongpingl@163.com

著名学者叶舒宪反向并批判性地使用了雷德菲尔德对文化文化传统划分,重新把前文字时代(和文字时代没有进入文字记录的)的文化传统确立为“大传统”。 在此基础上,叶舒宪从历时性的文化编码逻辑提出“N级编码体系理论”, 认为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文本和当代作家的文学文本之关系,可归纳成“N级编码体系理论”。从“大传统”到“小传统”,可以按历时性先后顺序,排列出N级的符号编码程序。无文字时代的文物和图像,充当着文化意义的原型编码作用,可称为一级编码。文化符号汉字的形成,是二级编码或次级编码。三级编码指早先用汉字书写下来的古代经典。今日的作家写作,处在这一历史编码程序的顶端,称之为N级编码,谁最善于调动程序中的前三级编码,尤其是程序底端的深层编码,谁就较容易获取深厚的文化蕴含,给作品带来巨大的意义张力。
“N级编码体系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编码分级,确定原型编码,即进入由物叙事和图像叙事为代码的原型观念编码,它在文化意义生成上具有基础性地位,通过原型编码,文化在历时性的阐释和生成中引譬连类、相互关联,具有动态和相对稳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多重证据,逆时倒推,通过解码,一网打尽,揭橥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历时性文化事项编码的规律和本质。

从时序上看,求证文化事项的本源的过程和文化事项的历时性编码的方向是相对的。认真推求,我们发现,和历时性的“N级编码体系理论”相对应的应该N重“证据”。叶舒宪教授2005年提出“四重证据”, 笔者认为和历时性的“N级编码体系理论”相对应的应该是捕获“N重证据”。四重证据所勘验的是视听经验渠道上的证据,从理论上讲,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有获得超越“感觉经验”的“超视距”证据的可能。所以 “N重证据”是针对文化事项发生场域,打通人体的各个感官领域,基于多重技术、多重媒介的证据整合,即全息证据。中医诊法在感官经验的“望”“闻”“问”之后,对“病案”动用整体全息的“切”诊法便是一例,其目的就是不遗落视听感官经验之外的证据。这样,就实现了在信息捕

(编辑:admin)
0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电话:029-85310054 传真:029-8530358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