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的光临。现在是: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三十年

更新时间:2015-10-26 19:54:15点击次数: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三十年

                                             

随着西风东渐以来人类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文学人类学研究从2 0 世纪初便开始在中西学术的交融中出现。1903年西方的“神话”概念经日本传入中国,刺激了神话学民俗学研究的兴起,给传统的文史研究带来重要变革。此后,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疏理汉族古神话,郭沫若从婚姻进化史角度解说甲骨文,顾颉刚等将上古史三皇五帝的圣王谱系统统还原为神话传说;闻一多从神话民俗入手重审《诗经》《楚辞》的文化渊源,李玄伯、卫聚贤从图腾理论入手考查古史传说中的帝王世系,凌纯声以职业人类学家眼光破解上古礼俗和文学, 郑振铎借鉴《金枝》的巫术理论透析汤祷传说,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实践跨越文化和学科界线的“打通”式研究,…凡此种种,都为国学方法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某种示范。新时期以来,随着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勃兴和一批人类学著作的汉译传播,在新一代学人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以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热潮悄然兴起,拓展了我国比较文学研究和人文研究的格局,推进了科际整合与知识创新,留下丰富多样的研究经验与成果。

20世纪末叶以来在比较文学和整个人文研究领域内出现的“人类学转向”(anthropological turn)正是百年积累下来的跨学科研究大趋势的必然结果,是类似20世纪初“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的一种影响深远的标志性学术转向,它预示着在未来引导知识全球化视野和知识创新整合的发展潮流。从这一国际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上,可以透视出中国的文学人类学学派方兴未艾的动力与前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前景。

(编辑:admin)
0

CopyRight@2015 版权所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电话:029-85310054 传真:029-8530358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